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御制天真降临示现记政和三年十一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一六(第二册第一○二七页)
朕嗣承祖宗基业,永惟万事之统,有典有则,流光垂祚,贻厥后裔,丕承祗载,罔敢坠失。
率时昭考,追法先王休功盛烈,布在天下。
粤自初载,于志无所不继,于事无所不述。
正身以齐家,治内以及外,序亲疏以睦族,正名分以审官
迪之以学校而人伦以明,导之以师儒而士类率服。
宾兴其贤能,野无遗材;
敦尚以行实,人不幸进。
鳏寡有养,道无穷丐;
疾病有医,民鲜横夭。
收山海之利,商贾阜通;
施漏泽之惠,送死无憾。
以富备礼,以和作乐。
皆祗修先烈,以克用乂绍述之效,彰明较著。
盖黜邪见僻学之士,斥罔上惑众之言,放妨功害贤之奸,故诐行不作,谗言不兴,正论以定,天道以明。
是以上当天心,天之休,宗庙之灵,告成厥功,元圭自至。
顾惟寡昧,岂敢自居?
推而上之,自我神考肇造法度,克成康功,涓选休辰,归美复命,加上徽称,以伸孝恩罔极、因心则友之义。
爰以冬日之至,燎禋泰坛,裒对太室,祗率祀事。
陈鼎罍爵豆新作三代之器,改执内赤外黑十有三山之圭,奠匏玉之爵,奏《大晟》之乐,以交神明,接三灵之欢。
仲冬之月,淑气温煦,百骏职奔,从事以礼,前期戒具,罔有不虔。
自宫徂郊,出自庙门,南至玉津
朕祗慄精专,无思无为。
顾瞻东方,忽见宫殿台观重楼复阁半隐半现,顾执绥蔡攸曰:「此是何处」?
对以郊外无楼阁,惟有斋宫。
朕顾青城在南尚远。
时面西,朕令回视。
奏曰:「楼去地十馀丈,半隐空际」。
顾云中人物涌出,持旌、持节、持宝盖、持幢幡、持羽扇、持大枝花,展转寖众。
所持竿皆高数丈,人长丈馀,中有若凤辇状,侍卫周密,可千馀人。
须臾,日光穿透,人物全体俱现。
行者、趋者、侧者、正者、相顾者、回首者,或若持简道流,或若垂髻童子,或衣朝服,或冠道士大冠,或黄或青,或紫或红,或淡黄杏黄,或绯绿浅碧,或若持,或若绘画。
又有一辂青色,不类马,状若龙虎,前后拥约数千人。
云气渐开,衣纹眉目历历可辨,幢幡飞动宛转。
人亦轻扬飘举,自东稍南回旋,却由东南,渐远渐隐,移刻始不见。
朕问及侍臣刘友端、张祐,所见悉同。
又谕卫士行门亲从等,悉皆瞻睹嗟叹。
或登御街短垣,升高以望,俯伏以拜。
朕考载籍所记,高宗梦得说,武王之梦与龄,其精诚相感,于寤寐恍惚之间,陟降在帝左右而已,未有示现若此也。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知幽明之故,通神明之德,以赞天地之变化。
非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先是辛卯六月一日夜,梦至一宫殿,有幢幡羽盖旌节,跪受帝训,兴隆道教,与今所见,大槩相类。
夙夜震慄,不敢遑宁!
今上帝降格,来止来临,顾何德以堪之!
夫天人相与之际,其势若高远不可及,惟德能动,惟诚能格。
朕敢不面稽天若,励精寅畏,以答扬顾諟光显之训,为宗庙万民之庆?
政和癸巳冬至日谨记。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六、《梁溪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掖代言,蔼士林之令望;
北门视草,极儒者之至荣。
必资俊伟之材,克称清华之选。
往践厥服,我得其人。
具官某资识敏明,器量浑厚。
夙富渊源之学,发为典丽之文。
自策贤科,寖阶膴仕。
被柬求之眷礼,联侍从之清班。
恬然靖共,休有誉处。
论思献纳,秉一节以周旋,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烈。
朕心所属,舆论攸归。
是用擢自右台,进司内制
仰惟前代,擅金銮之宠荣;
稽厥本朝,有玉堂之故事。
周密足以尽赞襄之美,惟体要足以昭润色之功。
其究乃心,毋烦予训。
中书舍人给事中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六、《梁溪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掖代言,蔚士林之雅望;
东台夕拜,为儒者之至荣。
必资俊伟之材,克称清华之选。
往践厥服,我得其人。
具官某资识敏明,器度宏远。
夙富渊源之学,发为典丽之文。
自结眷知,致身禁近。
论思献纳,秉一节以周旋;
训诰文章,有三代之风烈。
朕心所属,舆论攸归。
是用擢秀紫微,升华青琐。
赏刑未允,实资论駮之风;
号令具臧,更赖审覈之力。
周密足以尽赞襄之美,惟公忠足以杜邪枉之门。
往既乃心,毋烦予训。
京镗知枢密院事庆元元年四月四日己未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永乐大典》卷一二九七○
当国家閒暇之时,既有常而立武;
长枢机周密之地,在图任于旧人
肆登帷幄之英,庸涣丝纶之宠。
具官京镗宽宏而有守,沉靖而善谋。
秀出󲦙绅之联,绰有廊庙之器。
簪笔持橐,告猷备罄于两朝;
历井扪参,赋政尤高于全蜀。
迨予访落,于尔迪知。
乃自纳言之联,俾赞本兵之寄。
每饬戎昭果毅,冀成德威之安强。
政路参华,已著谟明之效;
几廷擢冠,兹为柄用之专。
肇锡公圭,仍增井赋。
式示褒崇之异,且彰礼貌之殊。
噫!
虽安忘战必危,当益严于师律;
惟事有备无患,斯永固于邦基。
繄时老成,奚俟训告。
唐李元素按令狐运狱事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六、《北海集》卷二一
《唐书·李元素传》:仕为御史
东都留守杜亚大将令狐运,会盗劫输绢于洛北,运适与其下畋近郊,疑而讯之。
幕府穆员、张洪靖按鞫无状,怒,更以爱将武金掠服之,死者甚众。
斥运丑,上诏监察御史杨宁覆验之,事皆不雠。
怒,劾罔上,抵罪。
又自以不失盗为功,因必其怒,傅致而周内之,若不可翻者。
宗信不疑,宰相难之。
元素刑部员外郎崔从质大理司直卢士瞻驰按。
迎,以狱告。
元素徐察其冤,悉纵所囚以还。
大惊,复劾元素失有罪。
元素还,帝已怒,奏狱未毕,帝曰:「出」!
元素曰:「臣言有所未尽」。
帝曰:「第去」!
元素曰:「臣以御史按狱,知冤不得尽辞,是无容复见陛下」。
帝意解,即道运冤状。
帝感寤曰:「非卿,孰能辨之」?
然运犹以擅捕人得罪,流归州,死于贬所。
武金流建州
后岁馀,齐抗得真盗,繇是天下重之。
给事中
后美官缺,咸冀元素得其处。
臣观《唐书》之赞德宗,谓其「猜忌刻薄,以彊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
是以用刑失之寡恕,而处事蔽于所执。
先语已入,则确然不回。
朱泚之乱,务行姑息之政。
凡方镇守将有所论奏,不暇详其是非曲直,一切从之。
杜亚敢以私意所疑恶,变令狐运之狱。
顾其不听幕府按鞫之实,更使爱将掠服之,又自以不失盗为功,则其事亦可察矣。
方傅致周密,而德宗信之。
既遣御史覆验不雠,御史,而不疑亚之欺也。
元素等按治,能辨其枉,悉纵所囚而还,为帝言之。
不恤前御史之罚,不避人主之怒,再却再前,终寤帝意。
向使元素依违顾望,一毫之私萌于胸次,则事将不敢固争,运与其下冤坐者几何?
然运犹不免流窜,而亚之罪乃置不问,德宗之用刑其已颇矣。
荀卿有言:「公生明,偏生暗」。
以彊明自任而不能公其心,卒归于暗蔽,如此可胜叹哉!
右中大夫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历城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公墓志铭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九、《北海集》卷三五
公讳衣,字子裳
其先姬姓,系出晋阳,世籍大名冠氏,后徙为济南历城人
曾大父讳继文,河中府虞乡县,赠特进
大父讳异,中散大夫直史馆,赠金紫光禄大夫
父讳宿,朝奉郎,赠正议大夫
母姚氏、继母何氏并追封硕人
金紫公以醇儒厚德,淹留文馆几三十年。
熙宁元丰,同侪多躐迁骤用,而特立自信,以道始终,时称为长者
正议公力学,有文武材,初从武举,又换试经义,皆中,历武学博士,知名于时。
公之宦学自致,盖本家法。
少习进士业,蚤成,未冠,已预乡举。
用金紫公遗泽,奏补太庙斋郎,乃曰:「吾将仕矣。
吏道以法令为师,可不务乎」?
因为法家学。
试入等,连调深、冀二州司法参军,皆有能名。
其用法主平恕,终身以之。
河中府司录,不赴,以试刑法累中,大观二年选为大理评事,断绝天下公案。
以劳改宣德郎
在寺秩再满,进寺丞,以正议公疾,求为京东东路提点刑狱司检法官
故事,大理丞出,例得优除,无为检法官者,而公为亲屈,初不计也。
朝廷既从其请,终以非例,改通判渭州,换浚州,俱不赴。
丁正议公忧,服除,授大理正,待次,复摄承事襄州
有寺僧杜德宝行化于市人,乞百钱,则剔身肉,燔之如焫,冀以动人。
郡收寘狱,以状闻。
时道士林灵素方幸,务崇其教,抑佛氏之徒,有司希旨,率无轻坐。
朝廷集法官议,将寘重辟,而公当断其案,独抗议曰:「在律,毁伤父母肌体应杖,不可加也」。
遂据法断上之,众为寒心。
御批,以德宝有害风教,特杖脊远徙。
公坐停官。
人或慰之,公曰:「特旨,人主一时之威令;
而守法,人臣之常职也。
吾失职是惧,遑恤他乎」?
朝廷察公非罪,俄以提点亳州明道宫自便,又除陕西都转运司主管文字,未赴,改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终更通判袭庆府。
始至视狱,有女子以失行系问,几何时则踰年矣,公惊诘吏曰:「是不已更赦乎」?
即日令具案释之。
郡人曰:「此富家,故狱不时决,费已万缗矣」。
民家婢殴婢死,论绞,吏以成案白。
公却不书,曰:「狱未具,奈何遽寘人于死」?
吏愕然,更详理之,则婢尝生子,法当减坐,而吏失推也。
先是郡久不治,会公摄府事,裁阅月,决滞狱几三百,牢狴悉空,郡中清静。
徙知濠州,不行,入为尚书刑部员外郎,积官朝请大夫
渊圣受禅,迁奉直大夫,升本司郎中,又以岁劳进朝请大夫
丁何夫人忧。
建炎二年,车驾驻扬州,公服除造朝,授司勋郎中
明年渡江,间关以从,将幸建康,擢大理少卿
会诛范琼,朝廷患其握兵,难显戮于市,召问。
公对曰:「琼罪可正,兵可分,请付寺治,必使伏法」。
既被收,盛气不屈,寺官多避去。
或谓骁贼,宜厚为之备,公不顾,独鞫治之。
称无罪,公徐以围城中鼓众不顺语折之,遽曰:「范死罪」!
公顾吏曰:「囚辞伏矣」!
遂毙于狱。
论功,迁中散大夫
苗傅、刘正彦既诛,其党与连及者皆坐死,公阅其状,曰:「此在法当生者犹众」。
亟奏论之,且移所属停决以俟命。
果从公请,获贷者十馀人。
是岁冬,自会稽移跸四明,百司皆散,公独以狱事留。
金人犯浙江,而见囚犹百数,公督吏夜燃烛决遣,达晨俱尽。
即奔问行在所自劾夜行刑罪,上嘉而贳之。
以公冒险,数经攘剽,赐钱十万缗,给舟从行。
永嘉,迁大理卿
时巡幸靡定,庶事草创,洎还驻会稽,公躬率僚吏,整节敝坏,权宜建明,咸就条理,后皆循之。
旧例,凡百司官稽违差失,付寺劾罪,至三问,则必取伏状,而被劾者虽非其过,亦不敢复辩,以避参对。
公言:「伏、辩二事也,理有曲直,情有虚实,岂可一概令必伏无辩?
今胁以追逮之威,使人不得尽辞,非立法之本意。
请自今轻犯三问未承,犹听辩,庶无滥罚」。
从之。
由是人获自理。
朝廷惩中微之乱,除苛解娆,以顺民情,欲渐复祖宗宽平之制,乃命政和敕令与嘉祐法并行;
而历年已久,其间沿革不同,有司临文,莫知所守。
前年始诏重修敕令,参以二书,赏从其重,罚从其轻,折衷至当,使有统一。
会敌人寇江,扰攘未暇。
至是,申命置局设属,责以成书。
公先已兼详定一司敕令,遂兼重修敕令同详定。
公既练习宪令,深明法意,斟酌损益,多出其手。
大要谓法以仁心为本,惟宽而不烦为能持久。
于是文涉深刻、非旧典者,悉更定焉,至删录杂犯死刑四十七条,时以为当。
自兵兴以来,有司多因事奏请画旨立法,取便一切,前后紊错,条目繁猥。
公皆研覈本末,约以旧制,指其舛戾,而修正之。
屡以职事对,上称其忠实。
绍兴元年八月,书成奏御,上顾谓曰:「卿议法详明,宣力甚久,当擢卿侍从」。
遂除权尚书刑部侍郎
旧修书,例止进阶,至公独有此授,盖素欲用公,不止修书之劳而已。
明年临安府,会课迁右中奉大夫
公自进用,属时多故,屡奉诏言事,有知必陈,皆直指利病,可施行。
如言,图中兴在得人,禦夷狄宜知其形势,及强兵可以字民,省费可以裕国,其言多切要。
尝因转对,请立法,凡州县大辟当奏谳者,遇防秋道梗,俾守臣即从减等论决,以绝邮传稽缓、待报淹系之弊。
又详请敕有司不许豫请特旨,以信敕令,悉行其言。
坐为理卿日任差属官失实,降一官。
而言者遂以事诋之,除集英殿修撰
四年,再以权刑部侍郎召,命复中寝。
公先寓会稽,求田治舍,为终焉计
居一室,不踰寻丈。
暇则诵佛书、味禅说。
时从宾侣徜徉山林间,以壶觞琴弈自娱。
卜买葬地于五溪上。
或谓公康宁若此,奚太早计?
公笑曰:「是可免乎,吾不以累后也」。
初,朝廷议如元祐六曹权侍郎,余尝预其讨论。
及公为之,余复典选,在省,每见公以权知官限年、品秩未正为嫌,时时戏语以相尤也。
同班有越进者,若不能平,或见于色。
后余守会稽,公已再罢召命,而恬然乐处,无向来戚戚意。
会明堂恩,尽复所降官职,余往见之,公曰:「上恩宽大,前坐并除,今得为无事人,终老于此足矣」。
余因问公曰:「公素长者,于得失荣辱无所屑屑,宜如今言;
而前者在朝,顾不能忘怀于班级间,何也」?
公谢曰:「方仕进,而既与人同,视所可得,诚不能无争心。
今习閒久,于静默中但见世间一切虚幻,不复留吾胸次。
非固有殊也,所居之地则然也」。
余感其言。
盖公天性纯悫无伪饰,故于进退趣舍无所不用其诚如此。
居无何,公暴得疾,请致仕,未报。
五年闰二月丙寅,终于家,享年六十二。
余哭之恸,吊其孤于次。
而其二子与其从弟光宾泣请铭公之墓,余恻然许之。
遂以三月丁酉,葬公会稽县石帆里蒻山之麓,从公所卜也。
公娶何氏,封令人,先公卒。
子男三人:长山右,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
次张右,承务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司检法官
次于右,卒。
女五人:长适文林郎孙昭述,次适乡贡进士张瑀,次适儒林郎颜球,次在室,其一早卒。
孙男四人:延年,登仕郎
延庆延寿延昌未官。
女二人,并幼。
公为人质直和易,与人交洞见肝鬲,无所疑阻。
少年气豪,或脱略细谨,至其居官律身,思虑周密,动中绳规。
勇于为善,临利害之际,顾义如何,不视时以俛仰。
如议杜德宝狱事,世高其守,至今称之。
居家约己睦族,承上际下,笃于恩意。
继母性严毅,公委曲承顺,卒以孝闻。
叔文察,坐元符封事罪寘深州,公分俸赒之终其身。
兄弟四人,或贫或夭,赡其妻子,长少均平。
当任子,请先季弟,而法不许;
及再郊,遂伸其志。
光宾幼孤,公提携教诲,以至成立。
公之没,能佐二子调护其后事者,光宾也。
始,金紫公自冠氏迁高、曾二世葬于济南之长清,而家历城
正议公,又移居长清,以便展省。
祖母华原郡郭氏已没未葬,而正议公捐馆,将治窀穸,公并举其丧祔于祖茔之侧,仪物甚备。
既襄事,一夕,梦祖母盛服堂上拜金紫公,已而顾公,若有所谢。
公被三品服立堂下,回视青紫烂然盈庭。
以为有后之报。
呜呼!
公之孝感,是固然矣。
昔人以治狱多阴德,知其子孙必有兴者,然则公之有后,夫又何疑?
铭曰:
法家之术,严而少恩。
矢人似之,岂其不仁。
畴能挺然,独常其德。
不为术迁,不忮不劾。
公之用法,以恕以诚。
慈哀有罪,必求可生。
轩冕在前,雷电在上。
弗枉弗挠,惟情之当。
天子曰贤,刑官汝居。
繄汝忠厚,庶克助予。
笔削新书,实出其手。
酌时之宜,折衷嘉祐。
法司苛急,公则平之。
朝有定令,自公成之。
昔在有虞,咎繇作士
司寇苏公,亦佐周治。
后世薄俗,类轻其官。
始终善职,如公则难。
有德惟刑,于古有训。
于公有考,斯铭是信。
文献太子诗集序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一、全宋文卷二一、《徐公文集》卷一八、《全唐文》卷八八一
鼓天下之动者在乎风,通天下之情者存乎言。
形于风,可以言者,其惟诗乎。
粤若书契肇生,《雅》《颂》乃作。
达朝廷邦国之际,其用不穷;
更治乱兴替之时,其流不竭。
六义浸远,百代可知。
若夫王公大人,居尊履正,其行道也无迹,其成务也不宰,所以可则可象,有功有亲。
非夫咏言,何以观德?
周文陈王业之什,召穆纠宗族之篇,圣人辑之,皇猷备矣。
桓振建安之藻,昭明总众作之英,体有古今,理无用舍。
夫机神肇于天性,感发由于自然。
被之管弦,故音韵不可不和;
形于蹈厉,故章句不可不节。
取譬小而其指大,故禽鱼草木无所遗;
连类近而及物远,故容貌俯仰无所隐。
怨刺可戒,赞美不诬,斯实仁者之爱人,智士之博物。
王室光启,人文化成,上去删《诗》,绵二千祀,其用益广,其制益精,绝其流冗,结以周密
王言帝典,炳蔚于缣缃;
词人才子,充溢于图谍。
若乃简练调畅,则高视前古,神气淳薄,则存乎其人,亦何必以苦调为高奇,以背俗为雅正者也!
殿下挺生知之哲,有累圣之资,道冠三才,学兼百氏。
虞庠齿胄,腾声于就傅之年;
侯社锡圭,底绩于为邦之际。
随城封壤,人歌召伯之棠;
浙右控临,时赖京师之润。
戎机鞅掌,曾不劳神;
闲馆娱游,未尝释卷。
深远莫窥其际,喜愠不见于容。
唯奋藻而摛华,则缘情而致意。
钟山楼月,登临牵望阙之怀;
北固江春,眺听极朝宗之思。
赏物华而颂王泽,览穑事而劝农功,乐清夜而宴嘉宾,感边尘而闵行役。
沉吟命笔,顾眄成章。
理必造于玄微,词必关于教化。
或寓言而取适,终持正于攸归。
于简编,凡若干首。
及玉符来觐,玄圃归尊,临飞阁之华池,即荐雷之讲肆,斯文间作,盛德日新,盖旷代之宗英,实一时之师匠。
幸尘赞论,尝典丝纶,谓可言诗,因令视草。
听钧天之奏,徒欲动心;
酌沧海之波,唯知满腹。
敬抽短翰,式继颂声。
谨序。
乞子圭师号状1090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一、《咸淳临安志》卷三三、嘉靖《仁和县志》卷六、《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四一、康熙《钱塘县志》卷三四、光绪《西湖志》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五年十二月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勘会杭州平陆,本江海故地,惟附山乃有甘泉,其馀井皆咸苦。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其后白居易亦治湖浚井,以足民用。
嘉祐中知州沈遘增置一大井,在美俗坊,今谓之沈公井,最得要地。
四远取汲,而创始灭裂,水常不应。
至熙宁中六井与沈公井,例皆废坏。
知州陈襄选差僧仲文、子圭、如正、思坦四人,董治其事。
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于水,为利甚博。
臣为通判,亲见其事。
经今十八年,沈公井复坏,终岁枯涸,居民去水远者,率以七八钱买水一斛,而军营尤以为苦。
臣寻访求熙宁中修井四僧,而三人已亡,独子圭在,年已七十,精力不衰。
问沈公井复坏之由,子圭云:熙宁中虽已修完,然不免以为管,易致废坏。
遂擘画用瓦筒盛以石槽,底盖坚厚,锢捍周密,水既足用,永无坏理。
又于六井中控引馀波,至仁和门外,及威果、雄节等指挥五营之间,创为二井,皆自来去井最远难得水处。
西湖甘水,殆遍一城,军民相庆。
若非子圭心力才干,无缘成就。
子圭先已蒙恩赐紫,欲乞特赐一师号,以旌其能者。
右臣体问得灵石多福院僧子圭,委有戒行,自熙宁中及今,两次选差修井,营干劳苦,不避风雨,显有成效。
如蒙圣恩赐一师号,即乞以惠迁为号,取《易》所谓「井居其所而迁」之义。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张咏益州重修公署记后系景德三年 唐末宋初 · 梁周翰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成都文类》卷二六、《乖崖先生文集》卷八、《全蜀艺文志》卷三四
夫九州之险,聚于庸蜀,为天下甲也;
五方之俗,擅于繁侈,西南为域中之冠也。
多犷骜而奸豪生,因庞杂而礼义蠹。
朝廷精求良牧,忧在远人,每难其材,颇精厥虑。
亦时有违咈上意,侵铄下民,理丝而数棼,澄水而屡挠。
公属贼锋肆虐之馀,主将骄兵之后,收其污染,涤惠泽以天波;
拯其伤夷,示大造于圣诏。
万族有其生意,比屋返其营魂。
伊公之推心,合主上素志。
顾公府之故治,皆伪政之遗基。
乃削大壮之宏规,俾循列郡之常式。
不劳弊于民力,不縻散于国财。
岁未云周,民观骤改。
凡视事之所,洎燕劳之堂,寮吏之所休,游赏之所适,竹树花卉,所至毕臻。
自韦南康骄悍之馀,孟先主僭悖之后,共安其过,习以成风。
若今之所营,实驱以合道,轻浮潜厚,凶忮寖仁,循吏所能,允克皆践。
茍采访之吏,亟以状闻,而畴庸之恩,遄当下霈,参三事之庶政,翊大君之鸿猷,休泰之辰,恢阐益威,乃中外之同词也。
周翰柴愚有素,颜铸宁希。
自罢禁林,出判上馆,渐迫老传之齿,复多负薪之忧。
滞思本微,小才疑尽,远承延瞩,久未称怀。
明公语营缮之源,叙致周密
垂劝戒之旨,通协神聪。
止以宠示之文,便为贻代之式。
辄书后系,聊赞元功。
学士侍郎授代归朝之年,撰行之日,周翰谨述于碑之阴云。
景德三年记。
杨迥胡襄心向胡寅之门劄子绍兴二十三年十一月 宋 · 郑仲熊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永乐大典》卷八一六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五、《道命录》卷四
臣伏见工部员外郎杨迥监察御史胡襄心向胡寅之门,有识之士为之切齿。
盖自赵鼎妄立专门,互相标榜,大开交结,诡计周密,朝事一切不恤,一时群小所聚,而为之魁。
及今事已败,而人犹惟是向。
不知国家何负此辈,而甘心从之?
凡有从东南来者,必首诣之,访其踪迹,略无顾避。
比当秋闱监试,题目众已议定,乃中夜自易之,意私其党。
初,赵鼎立专门之后,有司附会,专务徇私,不论才与不才,有是说必寘之高等,士子扼腕,二十年于兹。
又为之唱,欲使人人尽归于赵鼎、胡寅之门而后已,臣所以为国家虑也。
欲望亟赐罢黜,庶使邪正一分,而在位者知所戒惧。
取进止。
王丞相启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六、《竹洲集》卷四、《启隽类函》卷一五
中台之拜,礼绝缙绅;
宣文德之庥,庆同寰海。
沴气销于万汇,欢声格于九天。
粤考本朝,号称名相,必繇历试之久,乃允具瞻之公。
盖德著而诚孚,则主听不疑;
功高而望重,则人心自服。
用能进退贤佞,振举纪纲。
成太平致治之功,享身名俱荣之福。
恭惟某官熙朝隽老,名世真儒。
自秉政机,荐专枢柄,六年于此,庶绩其凝。
内消草窃之虞,外息犬戎之警。
枢机周密,同神爵五凤之时
朝廷尊安,增大吕、九鼎之重。
逮兹显拜,允矣师言。
国势如持衡,惟其平而已;
天下可运掌,夫岂欺我哉!
逢尧舜之君,辅以皋夔之佐。
举元凯而去共鲧,人皆望于我公;
柔远迩而服蛮夷,功可成于吾世。
某身居散地,望绝修门
幸同幽閒之民,获睹升平之运。
华夏蛮貊,已均被于泰和
草木昆虫,宁无心于馀润!
贺洪枢密启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六、《竹洲集》卷四
中宸迪简,右府登延。
北斗魁一星,已增辉于景纬;
大司马九伐,宜坐折于遐冲。
邮布纶言,颂腾绵宇。
某官以尊主庇民之略,辅经天纬地之文。
爰自起家之初,荐逮登朝之久。
奇伟挺特,人固不可及者;
艰难险阻,天盖有以相之。
属邻敌之行成,择廷臣而修聘。
冒征尘而远役,敢告瘁于骖騑;
杖汉节以言旋,曾不淹于雁足。
顾忠劳之备著,宜眷奖之弥隆。
鳌禁升荣,光复吾家之旧物;
金莲入侍,荣参天子之私人。
允谐共政之图,亟预本兵之寄。
惟父子全名于松漠,事靡前闻;
而兄弟接武于枢庭,古亦罕见。
谅惟洪济,遂畅远猷。
兼明军国之宜,纂修内外之治。
枢机周密,同神爵五凤之时
道德安强,增大吕、九鼎之势。
舆情亶穆,揆位方虚。
即听文德之庥,允孚寰海之望。
某重惟庇贱,久负眷知。
嗟少壮之几何,已邻衰境;
顾尘埃之若此,敢意清流?
顷辞独冷之除,实为号寒之迫。
虽舍远取近,庶几及禄之有期;
然去逸就难,且复败官之是惧。
进退失据,朝夕以蕲。
雨及我私,已切云霓之望;
厦成相贺,敢伸燕雀之诚。
施佥枢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七、《竹洲集》卷六
宠赞重兵,参大政,真儒获用,吾道有光。
伏惟某官学通天人,名垂宇宙。
安时居易,休休然如有容焉;
动容周旋,温温乎和可知也。
践扬藩府,善政流闻;
羽仪天朝,贵名日起。
文学五载于此,极儒者一时之荣。
其教可知,盖疏通知远深于书者;
必闻其政,由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方今天下,虽号无事之时;
而我国家,尤谨不虞之备。
盖内宁必有外侮,虽圣人莫能去兵。
先近悦然后远来,惟仁者可以无敌。
惟公懋德,为国远图。
兼收文武之才,益明军国之政。
当使枢机周密,同神爵五凤之时
道德安强,增大吕、九鼎之势。
上方注意而未艾,公亦有辞于无穷。
某农畴馀生,桑榆晚景。
久偷安于散地,已绝望于荣途。
传闻显策之颁,踊跃大钧之播。
盖老骥虽伏枥,壮心犹在于莫年;
而圣世无锢人,幸会亲逢于今日。
鸡犬宁忘于仙去,盖帷讵忍于遐遗!
绠持千寻之长,或垂仁于当路;
身在三途之险,惟仰望而呼天。
范景山1077年10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自离东武,不复拜书,疏怠之罪,宜获谴于左右矣。
两辱手教,存抚愈厚,感愧不可言。
即日起居佳胜。
知局事劳冗殊甚。
景山虽去轩冕,避津要,所欲闲耳,而不可得,乃知吾道艰难之际,仁人君子舍众人所弃,犹不可得,然忧喜劳逸,无非命者,出办此身,与之浮沉,则亦安往而不适也。
轼始到彭城,幸甚无事,而河水一至,遂有为鱼之忧。
近日虽已减耗,而来岁之患,方未可知,法令周密,公私匮乏,举动尤难,直俟逐去耳。
久不闻馀论,顽鄙无所镌发
恐遂汩没于流俗矣。
子由南都,亦多苦事。
近诗一轴拜呈,冗迫无佳意思,但堪公笑耳。
近斋居内观,于养生术似有所得。
子由尤为造入。
景山有异书秘诀,倘可见教乎?
馀非面莫尽,惟乞万万自重。
诫约州郡刑狱诏淳化元年正月乙巳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宋大诏令集》卷二○○
朕司牧黎人,哀矜庶狱,累行钦恤之诏,用推仁恕之恩。
而以官吏之间,委任尤剧,凡在决谳,所宜尽心。
巧诋者必致于严科,平反者亦加其懋赏。
惩劝之道,斯为至焉。
近者达州司法参军郑侃等,擅以平民,陷于死罪,鞭箠楚毒,锻炼周密,论报已具,上下相蒙。
达予听闻,深用嗟悯!
已正三章之罚,俾从两观之诛。
因念州县至繁,刑辟未措,或有深文之吏,尚多无告之人。
各宜遵守诏条,恪居官次,当信赏必罚之际,体好生恶杀之心。
勉思竭情,无自获戾。
官箴 宋 · 吕本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
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
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
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司马子微《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
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人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
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后为能尽吾之心。
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尽也。
故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事可移于官。
岂有二理哉?
当官处事,常思有以及人。
如科率之行,既不能免,便就其间求其所以使民省力,不使重为民害,其益多矣。
不与人争者,常得利多;
退一步者,常进百步;
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
约于今者,必有垂报于后,不可不思也。
惟不能少自忍者必败,此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予尝为泰州狱掾,颜歧夷仲以书劝予治狱次第,每一事写一幅相戒。
如夏月取罪人,早间在西廊,晚间在东廊,以辟日色之类。
又如狱中遣人勾追之类,必使之毕此事,不可更别遣人,恐其受赂已足,不肯毕事也。
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使之相从而后已。
如未肯从,再当如此详尽,其不听者少矣。
当官之法,直道为先。
其有未可一向直前,或直前反败大事者,须用冯宣徽惠穆秤停之说。
此非特小官然也,为天下国家当知之。
黄兑刚中尝为予言:「顷为县尉,每遇检尸,虽盛暑亦先饮少酒,捉鼻亲视。
人命至重,不可避少臭秽,使人横死无所申诉也」。
范侍郎育作库务官,随人箱笼,只置厅上,以防疑谤。
凡若此类,皆守臣所宜详知也。
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如文字历引之类,皆须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详知也。
当官者,难事勿辞而深避嫌疑,以至诚遇人而深避文法,如此则可以免。
前辈常言,小人之性,专务苟且,明日有事,今日得休且休。
当官者不可徇其私意,忽而不治。
谚有之曰:「劳心不如劳力」。
此实要言也。
徐丞相择之尝言:「前辈尽心职事。
仁庙朝,有为京西转运使者,一日见监窑官,问日所烧柴凡几灶。
曰:『十八九灶』。
曰:『吾所见者十一灶,何也』?
窑官愕然,盖转运使者晨起望窑中所出烟几道知之,其尽心如此」。
前辈尝言:「吏人不怕严,只怕读」。
盖当官者详读公案,则情伪自见,不待严明也。
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
要以清心省事为本。
后生少年,乍到官守,多为猾吏所饵,不自省察。
所得毫末,而一任之间,不复敢举动。
大抵作官嗜利,所得甚少,而吏人所盗不赀矣。
以此被重谴,良可惜也。
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
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详处之谓也。
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也。
尝见前辈作州县或狱官,每一公事难决者,必沉思静虑累日。
忽然若有得者,则是非判矣。
是道也,惟不苟者能之。
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
孙思邈尝言:「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侈于远」。
如此则人事毕矣,实当官之要也。
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
至其子孙,亦世讲之。
前辈专以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
又如旧举将及旧尝为旧任按察官者,后己官虽在上,前辈皆避坐下坐,风俗如此,安得不厚乎?
叔曾祖尚书当官至为廉洁,盖尝市缣帛欲制造衣服,召当行者取缣帛,使缝匠就坐裁取之,并还所直钱与所剩帛,就坐中还之。
荥阳公为单州,凡每月所用杂物,悉书之库门,买民间未尝过此数,民皆悦服。
关沼止叔获盗,法当改官,曰:「不以人命易官」。
终不就赏,可谓清矣。
然恐非通道,或当时所获盗有情轻法重者,止叔不忍以此被赏也。
当官取佣钱、般家钱之类,多为之程而过受其直。
所得至微,所丧多矣,亦殊不知此数亦吾分外物也。
当官者,前辈多不敢就上位求荐章,但尽心职事,所以求知也。
心诚尽职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当官遇事,以此为心,鲜不济矣。
畏辟文法,固是常情。
然世人自私者,常以文法难任,委之于人。
殊不知人之自私,亦犹己之自私也。
以此处事,其能有济乎?
其能有后福乎?
其能使子孙昌盛乎?
当官处事,务合人情。
忠恕违道不远,观于己而得之,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济者也。
尝有人作郡守,延一术士同处书室。
后术士以公事干之,大怒叱下,竟致之理,杖背编置。
招延此人,已是犯义,既与之稔熟,而干以公事,亦人常情也,不从之,足矣,而治之如此之峻,殆似绝灭人理。
尝谓仁人所处,能变虎狼如人类,如虎不入境不害物,蝗不伤稼之类是也。
如其不然,则变人类如虎狼。
凡若此类及告讦中伤谤人,欲置于死地是也。
唐充之广仁,贤者也,深为陈、邹二公所知。
大观政和间,守官苏州,朱氏方盛,充之数刺讥之。
朱氏深以为怨,傅致之罪。
刘器之以为充之为善,欲人之见知,故不免自异,以致祸患,非明哲保身之谓。
当官大要,直不犯祸,和不害义,在人消详斟酌之尔。
然求合于道理,本非私心专为己也。
当官处事,但务着实。
如涂擦文书,追改日月,重易押字,万一败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养诚心,事君不欺之道也。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反覆变诈,不如慎始;
防人疑众,不如自慎;
智数周密,不如省事
不易之道,事有当死不死,其诟有甚于死者,后亦未免死;
当去不去,其祸有甚于去者,后亦未必得安。
世人至此,多惑乱失常,皆不知轻重,义之分也。
此理非平居熟讲,临事必不能自立,不可不预思。
古之欲委质事人,其父兄日夜先以此教之矣。
中材以下,岂临事一朝一夕所能至哉?
教之有素,其心安焉,所谓有所养也。
忍之一事,众妙之门
当官处事,尤是先务。
若能清慎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
《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此处事之本也。
谚曰:「忍事敌灾星」。
少陵诗云:「忍过事堪喜」。
此皆切于事理,为世大法,非空言也。
王沂公常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
刘器之建中崇宁初潞州部使者观望治郡中事,无巨细皆详考,然竟不得毫发过,虽过往驿券,亦无违法予者,部使者亦叹伏之。
后居南京,有府尹兵官白直点磨,他寓居无有不借禁军者,独器之未尝借一人,其廉慎如此。
故人龚节亨彦承尝为予言:「后生当官,其使令人无乞丐钱物处,即此职事可为;
有乞丐钱物处,则此职事不可为」。
盖言有乞丐钱物处,人多陷主人以利,或致嫌疑也。
前辈尝言:「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
此亦要言。
私罪固不可有,若无公罪,则自保太过,无任事之意。
范忠宣公西京日,尝戒属官受纳租税,不要令两头探。
或问何谓,公曰:「贤问是也。
不要令人户探官员等候受纳,官员不要探纳者多少,然后入场,此谓两头探。
但自绝早入场等人户,则自无人户稽留之弊」。
按:《官箴》,学津讨原第八辑。
乞复义仓奏元祐五年 北宋 · 上官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五、《右编》卷三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八
臣闻贼盗之多,常起于凶岁;
凶岁不足,常生于无备。
备灾恤患,常平、义仓之设最为良法。
熙宁十年,始讲隋唐之旧,兴置义仓,令人户于正税斛㪷一石别纳五升,准备灾伤赈济,不得移用。
法颇周密,盖所歛至少,所聚至多,蓄之郡县而散之于民。
歛之少则民易以输,聚之多则上足以施予,蓄之郡县则凶岁有备,散之于民则人情无怨。
隋文皇、唐太宗尝行于治平之世,已试之效也。
元丰八年指挥诸路义仓一切废罢,议者至今惜之。
若以为扰民,则所出才二十分之一。
若患他用,则当时已有著令。
又况水旱不常,饥馑间有,发仓廪时每苦不足,行劝诱则不免强取,与其施之于仓卒,不若备之于无事。
今平籴之法既已修复,惟义仓之制尚未兴举。
臣以为义仓贮积在近民居,则饥岁赈济无道路奔驰之劳费,而人受实惠。
隋开皇中,就社置仓,盖以此也。
臣欲乞兴复义仓之法,令于村镇有巡检廨舍处建立仓廪,以便歛散。
其馀条例,令有司更加修整,以备饥岁。
诚非小补。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原案:周密《乾淳岁时记》:端午先期,学士院亦供帖子词,宫中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 其一 宋 · 刘才邵
五言绝句 押支韵
云篆摹仙印,香菰缠䌽丝。
风回五明扇,日丽万年枝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原案:周密《乾淳岁时记》:端午先期,学士院亦供帖子词,宫中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 其四 宋 · 刘才邵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巽权默运甄陶外,德泽遐宣指顾中。
号令一新民气乐,正如解愠得薰风。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 原案:周密《乾淳岁时记》:端午先期,学士院亦供帖子词,宫中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 其二 宋 · 刘才邵
五言绝句 押阳韵
神飙随律至,玉宇倍清凉。
复古观书处,偏宜昼漏长。